知止而后有定
——芊墨
写这篇文章时,我已经习练龙道15个月了。每天习练吐纳、划龙骨、连山海螺等动作,从学习的第一天起就没停下:
一开始是因为听话,花钱学的东西总归是要用起来;再后来是因为习惯,3天密训营的小筑基和密训营结束后21天的打卡筑基;到接下来的百日筑基,加入一个靠谱的团队,就等于亲近了一个靠谱的场,归藏居就这样一个靠谱的团队。好的习惯一天天养成后,才真正实证了那句话: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。显然,走得远,比走得快,要重要多了。
百日筑基后锻练的习惯就已经内化了,成为生活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如今,哪天没早起锻练,真的会惦记一整天,总感觉缺了点啥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习惯成自然”吧。反正真的是不用“坚持”二字了!
在归藏居,很多人习练龙道一两个月就兴奋得不行,“蜕变”二字对他们来说是真实可触摸的,因为归藏居河图洛书带给自己太多惊喜——无论是身体层面,还是精神层面。我很羡慕这些一练就走上能量修复快速通道的同学们。
不幸的是,我属于身体体感比较钝的人,总觉得蜕变二字离我很遥远。我还是个相当纠结的人,总是在纠正锻炼方法的路上,不停地自我否定,又不停地自我建设。所以,我一开始的变化都不是自己察觉到的,而是来自身边人的提醒。 比如,习练河图洛书龙道一个月后,我妈说我气色变好了;两个月后,我表妹说我整张脸都开了;三个月后,孩子钢琴老师的妈妈跟我说,现在的我比她见到的五年前的那个我还要年轻起码五岁(这其实是道需要仔细掰扯的数学题,正解是在她眼里,我年轻了有十岁);再后来,一起学中医的同学突然跟我说,我现在讲的话思路比较清楚,他能听懂了……。 而我也开始感觉到,自己似乎不像从前那般彷徨,开始想做事情,开始想改变身边的环境了。更为重要的是,不光停留在想上面,而是真正付诸实施了。于是在2018年的下半年,我走了人生第一次远足徒步,并且是在高原,里程108公里。 我把家里的花园翻新了,一扫往日杂草丛生的荒芜;第一次宴请众多朋友来我家聚餐……。很多事,看起来稀松平常,对从前的我而言却是逾越不了的屏障。我清楚是为什么! 多年来,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是,我总感觉累,精力不济。参加孩子班上的家长会我都要提前养精蓄锐一星期,开超过15分钟的车也要心理建设很久,怕开不了。我就像一部随时都可能抛锚的车,因为清楚自己的动力系统有问题,就不敢轻易上路。 在一天天精进锻练的积累中,我猛然发现,“精力不济”这个词,已经在我人生词典里悄悄撤离。对于一个正常的生命体而言,有力气做事情本就是最正常的状态,然而,对一个生命力已经接近极限低值的人而言,即便是恢复最基本的正常,也是需要碰到良机。 习练河图洛书龙道龙道便是我的良机。于我而言,找回正常的生机活力,便是一个值得惊喜的蜕变啊。有缘走进归藏居,结识河图洛书根本智慧,蜕变身心,何其幸运!在归藏居,“实证实修”和“能量”是每个人都会挂在嘴边的两个词。这不是一个虚无的说法,真的是实证到的。 对我来说,习练龙道,可以感受精力充沛的能量;身体能量上去了,心力也跟着上去了,周遭的人际关系也开始带来惊喜。以前跟家里人动不动就怼起来,明明是为对方好,却偏偏表达成了一厢情愿的强施于人。比如跟妈妈从来都没能好好地聊个天。现在,跟妈妈一聊半天,依旧愉快。 老人家现在每天锻练,不再要人催。虽然动作不标准,可人家心宽体胖,头发都变好了,也不再怨天尤人,这是为人子女最希望看到的幸福场景了。孩子也跟着习练,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,跟妈妈越来越亲近。深谙育儿理论的我知道,打开心门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一课,这个课我们摸到门道了。 在身心灵课程遍地飞的今天,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觉察、觉知这些意识或灵性层面的东西,修行是个时髦的词,我也是其中一员。习练河图洛书龙道给我最大的启发是,修行如果只停留在意识即大脑层面,那么这个修行是很难落地的。会常常陷入懂得很多道理,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尴尬境地。 每天锻练,就是把觉知从外界收回到自己身上的训练,训练久了,心就开始在自己身上安家,心安处是故乡,我们慢慢就找到了生活和生命的节奏。当然,如果这个功法本身自带超能量,只要练习,就会有回报,那是最好不过。 河图洛书龙道就是这样的超能量功,年龄比太极古老,难易度和广播体操不相上下,回报却往往出人意料。 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 和从前的自己相比,我无疑走上了一条能量升腾的高速路,期待自己一路走下去,一路蜕变,越来越美好。 感恩河洛!感恩归藏居!感恩遇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