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磨
——肖依巧
前日儿子从上海回德阳,由衷地对我说:“每次回来看都能到母亲的惊人蜕变。”后谈到创业,准备注册一个网络公司,借助互联网宣传归藏居。先试着为母亲设计宣传体系,母子俩一拍即合找到德阳市区娜芽植物园准备拍摄视频,一个石磨映入眼帘,刻在心间。
今日又想起石磨,上下两个圆圆的石头,相依相偎,不离不弃。石磨唤醒了好遥远的记忆:在那个缺衣少吃的年代,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过年,为了过个好年,平日舍不得吃舍不得穿,什么都要留到过年。
记得母亲把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好,用水浸泡几天后,父亲挑着桶,母亲拿着勺子盆子和布袋,去村里的磨房。父亲双手握住长长的木柄,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稳,腰部发力,身体微微前倾后仰,刚开始空转石磨较费力,父亲的脸红红的。母亲半勺米再适当的水,如果米和水的比例不恰当,父亲推磨就很累。如果太干了,石磨会粘住,如果水太多,磨出来液体太清,父亲会多推动很多很多圈石磨。小小的我站在旁边,好奇地看着石缝里流出白白的米浆。
母亲偶尔未拿捏好,石磨被粘住,赶忙加点清水,再帮父亲助力推一下石磨。偶尔水太多,小小的我看着石头吐出清淡的白浆。石磨一圈一圈飞快地转,看着都头晕,母亲每次又快又准地把米放进石孔里。我看看父亲,又看看母亲,那才叫夫妻同心。父亲推磨的英姿和气势,面带微笑,红光满面,象四两拨千斤的习武之人。父亲中途休息时,我跑过去想试一下能不能推动,母亲教女儿怎么发力,向前推过去还算容易,最远处转弯那一瞬间却无能为力。父亲说发力有讲究,不是匀速,最关键就在转弯处,腰部发劲助力而不是用蛮力……。父亲是一个性格内敛、不善言词的人。很少和儿女交流。
2002年父亲患脑溢血,选择了放弃治疗,用自己的生命来让女儿觉醒。那一刻真的有一个声音在耳边:“人为什么会生病,可不可以不生病?”从父亲走的那年到结缘归藏居,用了16年在寻找。
2016年到2018年虽然在成长蜕变,但身心灵却并未合一,时时处于分裂状态而失去自我。因为连接不上祖先。而这个石磨却刻录着女儿对父亲的唯一美好回忆。
唯有石磨,磨出滋养女儿灵魂心神的琼浆玉液,让女儿安住当下,魂神归位。归位于华夏根文化。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藏居!